春夏养阳正当时 莫贪冷饮伤脾胃——中医专家提醒您夏季养生要点
2025年08月14日 18:54:51 来源:四川新闻网
炎炎夏日,冰啤酒、冰淇淋、冰粉、凉糕成了许多四川人的消暑“标配”。然而,在成都佳医医疗第二综合门诊部中医科王丹医生看来,这种“贪凉”的痛快,却可能给健康埋下隐患,违背了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春夏养阳”的重要养生法则。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黄帝内经》的核心养生思想,讲的是人要顺应四季变化来调养身体。”王丹医生介绍,春夏两季,尤其是我们四川盆地湿热交蒸的夏天,大自然阳气旺盛,人体的阳气也顺应时节浮于体表,毛孔开泄,汗出较多。此时,身体内部(尤其是脾胃)的阳气反而相对不足,处于一种“外强中干”的状态。
贪凉一时爽 脾胃很受伤
“很多年轻人,甚至中年人,一到夏天就冷饮不离口,冰冻啤酒、冰咖啡、冰淇淋轮番上阵,火锅更要配冰饮才够劲。”王丹医生指出,这正是“春夏养阳”理念要提醒大家警惕的。当体内阳气不足时,大量生冷寒凉的食物饮品直中脾胃,极易损伤脾肾阳气,导致腹痛、腹胀、腹泻、呕吐等急性胃肠不适。长此以往,可能为消化系统疾病,如现代研究指出的消化性溃疡等埋下病根。
不仅如此,中医认为“形寒饮冷则伤肺”。王医生解释,外受空调冷风(形寒),内食冰冻冷饮(饮冷),内外寒邪夹击,不仅伤脾胃,还容易侵袭肺卫,诱发或加重感冒、鼻炎、咳嗽、扁桃体炎等呼吸道问题,对免疫力也是挑战。这解释了为什么有人一吃冷饮或吹猛了空调,很快就“中招”感冒。
生津止渴靠阳气 温水才是“解渴良方”
为什么有时越喝冷饮越觉得不解渴?王丹医生道出了关键:“‘生津止渴’的关键在于‘生津’。喝进去的水需要身体阳气去运化,才能变成滋养身体的津液。如果阳气不足,喝再多冷水也转化不了,自然觉得渴。随着年龄增长,阳气渐弱,对冷饮的耐受力会明显下降,不适感会更突出。”她强调,夏天解渴,温开水或常温饮品才是更健康的选择,有助于保护脾胃阳气,真正补充水分。
夏季良方:藿香正气的正确打开方式
针对夏季常见的外感风寒(如吹空调着凉)和内伤湿滞(如贪凉腹泻、暑湿困倦),王丹医生提到了源自宋代的经典名方——藿香正气散(现代剂型有藿香正气水、口服液、胶囊等)。它具有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的功效,适用于夏季毛孔开泄时出现的怕冷、发热、头痛、腹胀、呕吐、腹泻等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藿香正气水含有酒精,口感刺激,并且与部分抗生素(如头孢类)同服可能会引发严重不良反应。王医生特别提醒,“一般更推荐不含酒精的藿香正气口服液或胶囊,安全性更高。但具体选用哪种药物,务必咨询医生或药师,切勿自行判断。”
“春夏养阳”怎么做?记住这些要点
王丹医生给出了夏季养护阳气的具体建议:
饮食有节:减少或避免冰镇饮料、冰淇淋、大量生冷瓜果。多喝温开水、热茶(如淡绿茶、菊花茶)。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可适当吃些生姜、葱蒜等温性佐料。
起居有常:空调温度不宜过低(建议26℃左右),避免冷风直吹。睡眠充足,避免熬夜耗伤阳气。
适度运动:选择清晨或傍晚较凉爽时进行适度运动(如散步、太极拳、八段锦),以微微出汗为宜,避免大汗淋漓反伤阳气。
护好关键部位:注意腹部(尤其是肚脐)、背部、脚部的保暖,避免受寒。
顺应四时 健康之本
“《黄帝内经》里提到‘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是大自然的规律,人体气血运行也与之相应。”王丹医生总结道,“‘春夏养阳’的核心,就是在阳气生发旺盛的季节,避免做伤害它的事情(如过度贪凉等),反而要细心呵护体内相对不足的阳气,特别是脾胃之气。‘四季脾旺不受邪’,脾胃阳气充足,人的抵抗力就强,才能精神饱满地度过炎夏,并为秋冬健康打下基础。在追求‘巴适’的同时,别忘了老祖宗‘春夏养阳’的智慧,健康才是长久享受生活的本钱。”(供稿:成都佳医医疗第二综合门诊部)
编辑:张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