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成都10月14日讯 10月4日,是四川省邛崃市大同镇的赶场天。大同是四川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邛崃市很偏远的乡镇,被称为“藏在深山的老街”,一直保存着浓郁的川西民俗风情。“这不是‘中国好声音’的杨灿吗?!”在人头攒动的街头,突然有人叫出了杨灿的名字。“杨灿不是在参加‘中国好声音’决赛吗?怎么在大同赶场?”
不错,这就是杨灿。她出生在大同镇陶坝村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长大后一直在邛崃、成都读书,在家乡认识她的人并不多。但是,自从她今年参加“中国好声音”后,人们在电视屏幕上频频看见她出场,背景上还反复打出了“四川邛崃”四个字,这让家乡人倍感自豪,纷纷奔走相告,一下子成为了邛崃家喻户晓的女孩。
一个小女孩参加全国顶级的音乐赛事,压力之大可想而知。在杨灿心中,故乡是最能平复心情的地方。“我只想等到节目录制结束后,第一件事就是最快回家和爷爷奶奶一起吃饭……”今年10月,她从浙江辗转回到四川老家。虽然只有短暂的两天时间,但这对于她来说就像一个呼吸口,看着那片大山,看着爷爷奶奶,内心终于得到了喘息,“家乡的味道才是真正温暖我、给予我动力的源泉”。这次回乡,她主要是想看看爷爷奶奶,吃家乡的甜皮烧鸭。返程时,她还给其他选手都带去了甜皮鸭,“大家都说好好吃,希望有机会可以到邛崃欣赏更多的美景、品尝更多的美食”。虽然此行不远千里,她还是觉得值了。
提起杨灿的成长历程,她的第一位音乐导师、邛崃市文艺两新发展促进会副会长陈泽智感慨万端。陈泽智是海南人,十年前因为爱情来到邛崃,如今已是邛崃周边很出名的一位自由音乐人。2016年的一天晚上,在邛崃二中读高一的杨灿慕名来到了陈泽智的音乐咖啡馆。她唱了一首《Rolling in the Deep》后,陈泽智看中了这株唱歌的好苗子,从此开启了师徒的音乐之旅。那个时候的杨灿处于典型的叛逆期,文化学习不专心,但对于音乐艺术却特别上心。经过反复的交流,陈泽智让她明白了一位优秀的歌手更需要全面发展。从此,杨灿就像变了一个人,每天只做两件事情,一是学习文化,二是练习音乐。工夫不负有心人,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四川师范大学流行演唱专业,在校4年里,她每年以专业和文化双一的成绩获得全额奖学金,而且在2022年,她还成为四川师范大学有史以来第一位被保送的流行演唱专业研究生。
“中国好声音”是很多歌手梦寐以求的舞台。杨灿第一次知道这个节目是在初三,她在某个商场看到“中国好声音”的报名海报后就对这个舞台充满了向往。2016年4月,她报名参加节目海选,虽然晋级了,但在第二场复赛就被淘汰了。2017年5月,她认识了一位成都赛区的选角导演,后者却忘记通知她参加比赛了。2018年,因为要准备高考,她放弃了参赛。2019年4月,她接到成都赛区选角导演的通知,去参加“中国好声音”全国校园海选比赛,从海选进到复赛最后进入四川省总决赛,她拿到了亚军,顺利进入全国总决赛,可惜没有走到最后,只拿到了“中国好声音”百强选手。2020年,因为疫情,“中国好声音”试音活动整体推迟,她在这段时间坚持给导演提交demo资料,5月2日在成都进行试音活动时,她给选角老师留下了深刻印象。虽然2020年没有被选拔上,但是她在2021年收到了导演的主动邀请。6月,她不断到上海磨棚学习新歌,最终定下两首歌,最后仍然没被总导演选上。在她以为又没有希望的时候,却收到了让她去上海录制节目的消息。这一次终于定下了她的一首原创作品,然而在现场,只有黄霄云老师为她转身,她还是离开了舞台。好事多磨,这些曲折并未让她气馁,反而让她增加了对“中国好声音”这个舞台的认知。2022年3月,她成为第一批收到中国好声音节目录制通知的歌手。从3月到6月,她一直在准备最适合自己的歌曲,6月到湖州进行现场试音,不断地写歌,不断地比赛,最后走到了今天的六强。
走到全国六强,对于一个山区的女孩实属不易。正是她决不放弃的决心,不屈不挠的态度,越战越勇的精神,让她走到了今天的舞台上。“每一首歌我都是用心去唱、用心去感受,我算是对得起自己,也给的家乡交了一份比较满意的答卷。是家乡的山水人文滋养了我的音乐艺术,是爷爷奶奶和家乡人的默默陪伴,让我看到了希望,走到了今天。”
杨灿激动地说,“从我最开始学习音乐,接触中国好声音到现在,已有十年了。我一直在为这个舞台做准备,既然已经站上了这个舞台,我就会义无反顾地一直走下去!其实,来到这里,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我将更加努力,以更好的成绩回报家乡。”
在杨灿的家乡邛崃,2300多年前,西汉才女卓文君因为一曲《凤求凰》浪漫故事被写进《史记》,成为闻名中外、千古流传的一代才女。杨灿是邛崃的新时代骄傲。很多人在杨灿身上看到了理想的力量,把她当作了“当代卓文君”,就像看到了文君精神的代代流传。(木止 张静)
邛崃市委宣传部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