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成都5月23日讯 近来,为推动民事检察工作全面协调充分发展,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检察院以贯彻民法典为契机,持续提炼打磨“精准化”民事检察工作品牌特色亮点,推动办案质效不断提升。
一是突出精准监督重点领域。充分关注司法共性问题和社会重大监督需求,以生效裁判监督为重要抓手,力促风险防范与化解。如结合高检院“二号检察建议”,针对法院公告送达违法问题展开重点监督。持续加强民事执行活动监督,定期同人民法院组织执行案件评查,力求破解消极执行、选择性执行、执行程序不规范等执行乱象。聚焦调解结案且过程异常的民间借贷纠纷、涉黑涉恶“套路贷”等领域,深化刑民协同,强化虚假民事诉讼监督,并通过犯罪线索移送等方式加大惩治虚假诉讼当事人,维护司法权威。如办理的卢某某涉黑涉恶“套路贷”虚假诉讼案件即是依托公检部门虚假诉讼线索初查“双移送”办案机制,通过上下内外联动,实现刑事追诉和民事监督同步推进。
二是健全精准监督办案机制。健全繁简分流机制,根据案件类型、原审程序、案件事实、办案风险、释法说理难度等多维度要素,在办案程序上进行分类调整。坚持简案快办、繁案精办原则,对简案实行要素式审查,尽量缩短办案期限;对繁案注重精细化审查,坚持运用调阅卷宗、检察听证、调查核实、专家咨询等多种手段,对案件展开充分论证,确保精准确定争议焦点,准确认定案件事实与证据,对不符合监督条件的案件做实做细释法说理、息诉服判工作。如办理的某返还原物纠纷监督案件即是通过多角度分析、多方走访、多次问询找准案件突破点,最终认定案件事实。坚持充分发挥办案团队、检察官联席会、检察委员会各自功能,对重大、疑难、复杂的案件,视情况提交检察官联席会或检察委员会合议讨论,发挥集体智慧形成工作合力。
三是完善监督方式多元格局。坚持完善抗诉、再审检察建议、检察建议等多元化监督格局,区分细化各类监督方式的适用条件,提升监督精准性和有效性。对单纯因法律适用错误的案件,以提请抗诉的监督方式为主;对事实和证据有误的案件,以提出再审建议的监督方式为主;对无须改变裁判结果的瑕疵类案件,则以提出检察建议的方式进行监督。此外,还探索建立诉讼监督通报制度,构建民事诉讼监督的良性互动关系,推动检法共同维护司法权威、提升司法公信力。如针对梳理发现的民事诉讼缺席审判存在未充分履行审查核实职责、邮寄送达泛化、未严格把握公告送达条件等三方面问题,及时向人民法院通报反馈,后法院予以采纳并主动完善相关机制。(陈凡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