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对就诊市民进行体温检测
医院是抗击疫情的前沿阵地,在“白衣战士”冲锋陷阵的同时,做好院感防控,确保患者和医务人员安全,也是医院的一项重要任务。昨日,本报记者走进市二医院和市三医院,看这两家医院如何多措并举,筑牢院感防线,杜绝院内交叉感染,为打赢疫情阻击战提供坚实保障。
市二医院:
“三级预检分诊”“一患一陪一证”
严格的程序带来满满的安全感
亮出健康码、扫场所码、测体温、手消毒,在工作人员的提醒下戴好口罩,告知旅居史……昨日下午,市民陈先生带着女儿来到市二医院龙潭院区看诊,经过一整套流程,两人在候诊区坐下等待,“感觉医院疫情防控措施很完善,引导人员耐心仔细,我们也不会嫌麻烦,这是每个人都必须遵守的……”
医院门诊办主任黄蕾说,避免所有在院人群发生交叉感染是医院非常重要的课题,采用“三级预检分诊”,坚持“一人一诊一室”管理,不但要为患者和家属筑牢安全防线,还要让他们感受到“温度”。
“1级预检分诊设在医院的大门口和门急诊的入口处,2级预检分诊设在等候诊治的等候区,3级则是医生的诊室里。”据黄蕾介绍,在这所有的关卡上面,所有的工作人员都是戴了口罩的,会询问患者相关的流行病学并测量体温。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发现有发热的病人或者是有相关病史的病人,就会按照规定的线路,把病人带到发热门诊就诊。
在住院病区,实施着“一患一陪一证”,护理部主任姚倩告诉记者,这意味着一名患者只带一名陪护,凭唯一证件进出病区,一律谢绝外来无关人员探视,坚持封闭式管理。此外,还会每天早、午、晚三次对病人及陪护进行体温检测,减少交叉感染机会。不仅如此,对医护也实行严格的管理,每位进出病区的医护都要凭工作证核实身份,反复进行手消毒。
“病区护理工作不只是简单的打针、送药,还包括患者饮食、心理疏导等一些生活上的护理,例如通过扫码点餐,由医院食堂配送至门岗。”姚倩说,“就是在点滴小事上,让患者得到更专业和舒适的照顾,让患者家属减少担忧。”
“每道程序都有着很严格的管理,感觉上是有点繁琐,但这反而让我们感到安全。”患者家属说道。
市三医院:
分散设置核酸检测点
市民不进医院就能完成检测
核酸检测的首要前提是安全,如何在确保效率的同时,尽可能减少人员聚集,避免交叉感染,是每个核酸检测机构都要思考的问题。昨天下午,记者来到市三医院,实地探访核酸检测工作的开展情况。
绕着三医院走一圈,记者发现南门、北门、西门都设有核酸检测点,与之搭配的是单进单出的通道、配套标识标志、一米线等。这些检测通道虽然设在医院门口,但实际上被隔离在院区外,市民从入口进入,做完检测再从出口离开,整个流程都不会踏入院区,从而降低了交叉感染的几率。“我们之所以分散设置检测点,既是为了方便市民,也是为了减少人群聚集,避免交叉感染。再说这几天太阳大,如果这个点太晒,市民还可以选择去阴凉的点。”市三医院院感部、医务部部长郭华说。
除此之外,在医院南门发热门诊外,还增设了黄码人员核酸检测通道,发热病人就诊和黄码人员核酸检测通道分开、流程分开,这种相对独立的方式确保了核酸检测的安全可靠。同时,医院在急诊还设有一个核酸检测点,可以为医院内部的职工、住院患者、陪伴人员提供核酸检测服务。“高风险人群在发热门诊检测,黄码人员在黄码检测点检测,普通市民可以在其余检测点检测,这样可以有效降低感染风险。”郭华说。
与此同时,记者看到医院在各出入口均严格扫码测温,南北大门增设了手消剂自动出液器,就诊区域也暂时封闭部分座椅,严格落实间隔就座……对于这些举措,广大市民也积极配合,自觉遵守就诊秩序,“作为普通市民,配合医院的管理措施,也算是为抗击疫情出一分力!”一位市民说。
本报记者杨甦王静宇
摄影熊一凡李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