邛崃市孔明街道叶绍才:十年如一日照顾留守残疾老人 心甘情愿为百姓干实事

2020年09月02日 16:16:49 来源:四川新闻网
编辑:漆奇

四川新闻网成都9月2日讯 叶绍才,汉族,1968年8月生 ,四川省邛崃市孔明街道卧龙社区25组小组长。

叶绍才十年如一日默默照顾邻居留守重度残疾老人许和解,用自己的行动演绎邻里真情,传递社会正能量。他不光积极奉献自己的爱心,还宣传呼吁社区居民一起关心关爱社区留守老人和儿童,为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提供援助之手。社区老人们都说他:“不是儿子,胜似儿子”。

常言道,“人生五伦孝为先”,“孝”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被认为是人的一种基本美德而千古流传,无数的孝子被称颂、讴歌,孝子的事迹被人们千古传颂。孔明街道卧龙社区的叶绍才就是一个为人诚实、乐于助人、孝敬老人的能够温暖人心的好人。

费尽心力,十年如一日照顾留守残疾老人

叶绍才是邛崃市孔明街道卧龙社区25组居民,是村民推荐选举的一名小组长,居民们亲切的称呼他“才哥”。多年来,他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倾其所有奉献自己的爱心,想方设法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十年如一日。他默默照顾邻居留守老人许和解,用自己的行动演绎邻里真情,传递社会正能量。他不光积极奉献自己的爱心,还宣传呼吁社区居民一起关心关爱社区留守老人和儿童,为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提供援助之手。社区老人都说他:“不是儿子,胜似儿子”。

70余岁的留守老人许和解是一名重度残疾人,唯一的一个亲人(养子)也因为生活需要一直在外地打工,由于距离遥远,回来的时间不多。老人的居住地离小区居民较远,平时其他居民少有往来。2008年开始,叶绍才空闲时间总要去老人那里关心老人的生活,有事帮忙解决,没事就帮忙做做家务,陪老人说说话,聊聊家常。老人家里灯坏了,他贴钱买来换,家里没水了,他帮忙打水。家里做了好吃的,先送去给老人吃了他才回去吃。老人的亲人不在身边,每天照顾老人起居就成了叶绍才的“分内之事”。

担心老人消化不好,叶绍才经常熬粥给他喝;担心老人一个人住着出现意外,叶绍才更是每天半夜必到许大娘家“报到”查看。2012年的一天,老人在家门口摔了一跤,才哥听说老人摔倒了,丢下自己手里的活,马上就跑去查看,发现老人呼吸困难,动弹不得,立即拨打120,并随救护车送老人去医院。到医院后,叶绍才协助医生给许大娘吸氧、打针、输液,围在床前竭力照顾着,一直忙到深夜一点多,老人病情稳定下来,他才喘了一口气。

接下来的一个月里,老人需要卧床治疗,翻身都困难,叶绍才硬是一口一口地给老人喂饭。坚持给她洗衣送饭、接屎接尿……老人虽然没说话,但每次照顾她时,老人都很感动。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医生的治疗和叶绍才的悉心照料下,老人的伤势得到好转。

这次的意外摔倒让老人本就虚弱的身体更是雪上加霜,出院后也只能瘫痪在床。叶绍才作为邻居和小组长,毅然扛起了重责,照顾老人一日三餐。所幸的是,他的家人不仅没有责怪他,还加入到照顾老人的爱心队伍中。

人们常说“久病床前无孝子”,这句话在叶绍才身上却不管用。从老人瘫痪卧床开始,叶绍才为了避免卧病在床的许大娘患上褥疮,每天早晨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为老人洗脸擦身、换洗衣服。老人全身不能动弹,大小便失禁,床单、裤子、被罩每天要换几次,他都不厌其烦的带回家一遍又一遍的洗。晚上回家,一忙完自己的事情,他就到老人榻前嘘寒问暖,为老人翻身、洗澡,倒屎倒尿,几乎没有睡过一个成宿觉,吃过一次安稳饭,但他从未喊过累,从没有抱怨过,只是默默地付出。老人老了,牙掉光了,硬东西吃不了,又不能吃辣,而叶绍才的家人们又无辣不欢,他就坚持一顿饭做两遍。老人知道后对他说:“我老了,也活不了多久,你不要这样照顾我。”说着说着眼泪就掉下来了。叶绍才却宽为老人说:“没啥,不就是多洗几次锅嘛,只要你吃好,我心里就高兴。

社区常常有居民问“才哥”:你每天都去帮忙照顾许大娘,你不累呀,他又不是你亲戚……”叶绍才总是默默说道:“许大娘一个人住,万一出点啥事别人都不知道,我每天过去看看,看到她没事我也放心”。

现在,社区居民一说到这个事情,都纷纷赞扬竖大拇指,面对大家的赞誉,叶绍才非常平静,一如既往地照顾老人的起居。他说:“我一直不觉得这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换了谁都会这么做,远亲不如近邻。”

2018年正月,老人身体病情恶化,弥留之际叶绍才一直守在床前,老人用最后的一点力气拉着他的手,用微弱的声音说:“绍才,你不是我的儿子,却胜似我的儿子,你照顾我到现在,我没有办法感谢你,只有来世做牛做马还你……。”叶绍才紧紧握住老人的手早已泣不成声,此情此景,现场的人无不声泪俱下,老人带着对他太多的不舍安详的离世了。

十年时间里,叶一直无私的照顾着老人,一直陪伴老人度过晚年时光。他没有豪言壮语,做事不惊天动地,他却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完美诠释了乐于助人这一中华传统美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我们传递了“百善孝为先”。

磨破嘴皮,助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

叶绍才不仅是许大娘的儿子,也是25组老百姓的儿子,事事为老百姓着想。

2018年杯土社区幸福美丽新村建设(2020年杯土社区并入卧龙社区),社区为了以后能融入带动旅游产业,决定打造陈大师林盘。

刚开动员会时,商议让25组居民无偿将自家的林地提供进行打造,多数居民不同意,觉得占用了自己种的土地,又没有利益,也没有土地租金,尤其该组的张大爷对这个林盘建设特别的反对,老人年纪比较大,家中的女儿出嫁在外,自己家里的生活经济来源主要靠林地旁边的茶叶采摘和卖竹林竹子,因此,他多次找到组上、村上反应情况,提出很多条件。

其他居民看着张大爷不同意,也开始“隔岸观火”,就连起初本来同意的组员也开始动摇了。作为小组长的叶绍才意识到:做通张大爷的工作才能打通其他居民的顾虑。于是,叶绍才主动上门找老人苦口婆心的讲解打造陈大师林盘的意义和以后的发展。而张大爷说的最多的就是“我没有这些土地,我靠啥生活?我们都老了,我拿土地出来打造,叶组长你供我不嘛?”最初,老人根本听不进去“发展”这些道理。叶绍才为了做通老人的工作,一周几晚连续泡在大爷家里,给大爷讲:“张大爷,你也看到我们目前以种植茶叶、水果为主,在家的大多是留守老人和小孩,青壮年几乎都外出打工,林盘如果打造成功,作为成都周边的旅游景点,村民们可以在家打工,卖自家的农产品,开农家乐,村民的收入一定会大大提高。”……

经过多次的上门讲解和动员,张大爷有点犹豫了,叶组长通过多次和老人的交流拉家常、摆龙门阵,打消了大爷的顾虑,并且,叶绍才还对张大爷承诺说:“以后你遇到困难,我也会像照顾许和解大娘一样的照顾你,你放心,虽然我不是你的儿子,你女儿不在身边的时候,我就是你的儿子。”正是叶绍才的“一诺千金”张大爷点了头。

成功的做通张大爷的工作后,他又走家串户,一户一户做其他人的思想工作,耐心的给本组居民宣传讲解党和政府在林盘打造中可给村民带来的收益,最终,让村民转变了传统的老思想,居民们都无偿提供了土地,顺利完成了陈大师林盘的建设。

如果,社区“极限丛林”旅游项目依托陈大师林盘资源成功入驻,以前无偿提供的土地的居民不但能领取租金,还能在林盘就近打工,也能通过卖农产品挣到钱。

走伤双脚,坚守疫情防控一线

今年大年三十,疫情突起,原本是阖家团聚的日子,接到通知的叶绍才放弃了与家人的团聚,从年夜饭的饭桌上奔赴各家各户,跟随村干部一起挨家挨户的排查、登记返邛人员具体情况,发放“致返乡人员的一封信”,并叮嘱群众出门必须佩戴口罩。为防止人员聚集,他一次次前往茶馆、麻将馆等人口聚集的休闲娱乐场所,疏散群众,让大家不要随意的聚集在一起。

村民们抵制外地回来的人员,叶绍才便引导群众在保护好自己的情况下关心外来留观人员,他主动承担起给留观人员“代购”生活物资、料理农事的任务,让留观人员安心度过留观期,哪怕走伤了双脚,依然坚持。他说:“留观人员在隔离,心里一定非常害怕,他们比我们更难熬,我想为他们做多一点”。他常说:“能为村民做点事,我才觉得自己的人生有价值  ”

一日为善不可贵,可贵的是一如既往积德行善,叶绍才是许大娘的贴心儿子,也是卧龙社区居民的好儿子,他做好本职工作,帮助身边人,用自身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程丽萍 张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