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成都4月17日讯 2019年8月以来,包工头费某在某公司承包了邛崃一项目的水电工程,农民工王师傅、李师傅、黄师傅等九人被费某安排在该工程施工劳动,工程完工后,被告于今年1月予以结算,并分别向九名农民工出具了欠条,金额约8万元。但被告出具欠条后,虽经九名农民工多次催收,但一直未给付,故4月13日上午,九名农民工师傅将包工头费某和该公司诉至法院。
受理该案后,邛崃法院立案庭法官在仔细审核案件材料并询问当事人后,认定该案属于案情清楚、金额不大的简案,遂将案件繁简分流至简案团队适用小额诉讼程序进行审理。根据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试点方案,一旦案件通过简案进行审理,可以简化审理方式和裁判文书,合理缩短审理期限,有利于案件的快速解决。
简案团队收案后,积极多次电话联系公司负责人和人在外地的包工头费某,通过十几通电话,耐心细致的向其释明法律,告知拖欠农民工工资可能导致恶性循环的不良后果,最终,入情入理的劝说打动了被告,被告同意进行调解。
4月15日上午11时,三方到达法院,法官耐心调解至下午3时,最终,将项目分包给费某的某公司自愿出于人道主义支付5万元用于帮助处理费某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费某自行承担3万元,九起劳务合同纠纷案件仅用了4个小时便成功化解,追回劳动报酬8万元。整个案件,从立案到结案讨回欠薪,共耗时2天。
邛崃法院始终高度重视农民工合法权益的维护,在案件办理过程中积极适用小额诉讼程序,对未能达成调解协议的及时作出判决,努力用最短的时间让农民工实现权益,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解决当事人合理合法的利益诉求,以实际行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方延鑫 张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