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成都6月20日讯 你还记得吗,他曾经牵着你的小手过马路;你还记得吗,曾经你坐在他的肩头看烟花;你还记得吗,闯祸惹事被他训斥责罚……时光荏苒,我们都昂首向前,偶尔回头的瞬间,才发现父亲已经两鬓斑白。翻开回忆的书页,一起看看三位青医人与父亲的温暖与感动。
“爸”气关键词:责任
天上星河闪耀,地上父爱生辉。成长路上的引路人教会什么是责任与奉献。
介入肿瘤科高层次引进人才方红的父亲是一名军人,在方红幼年时,全家随军去了西藏。高原的苦寒,对人的精神和肉体都是一种极度考验,但风雪从不能摧毁一名中国军人的意志和一位父亲对女儿的爱。
![]() |
童年时的方红(第一排右一)与全家人的合影
提到父亲,发生在童年的“青橘故事”让方红记忆犹新。一日,父亲特意来到了小方红的学校,他神色欣喜,手里紧紧拽着一个青色的橘子。要知道在80年代初,西藏不产青橘,这是多么稀缺又珍贵的水果!父亲小心翼翼地剥开橘皮,把一瓣儿橘子喂到小方红的嘴里,那滋味酸酸甜甜,第一次吃到橘子的小方红开心极了。长大后的方红回想起这个画面,眼眶竟有些湿润,一向严肃沉稳的父亲也有柔情之时,只怪那时年龄太小,只知道橘子好吃,却不知道这是铁汉父亲给予女儿特别的温暖。
方红说:“自己头上总是顶着星星!”父亲的谆谆教导就是这夜空中最亮的那颗星,为方红点亮了人生前行的道路。父亲常常教导方红做人做事要积极上进,军人身上的奉献、担当、坚毅也一点一滴地复刻在了方红的身上。在父亲的鼓励与引导下,方红在政治上积极争取进步,高一时就向学校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高三满18岁时就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当时学校里屈指可数的学生党员。大学填报志愿时,方红只填报了两个专业,一个是医生,另一个则是教师。“父亲教会我奉献与担当,医生也好,教师也罢,我都希望能发挥自己的光和热,去为患者解决病痛或是为孩子们播种知识和梦想。”方红说。
![]() |
方红询问患者身体情况
带着父亲赋予的恒心和坚毅 ,方红完成了从住院医师到主任医师的绚丽蝶变,更是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之际挺身而出,主动申请,去往最需要自己的地方。
天上星河闪耀,地上父爱生辉!回忆起父亲陪伴自己成长的这些岁月,方红深知,行医之路道阻且长,但是,只要肩上有责任,抬头有信仰,再多的挑战,都会迎难而解。
“爸”气关键词:坚持
眼角有泪,分不清是幸福还是苦涩,只记得一张严肃的脸和满手的茧。
呼吸内科主任、感染性疾病科副主任王向军的父亲,是一名重庆某摩托车厂的一名工人,经常与机械配件打交道,手上起了不少茧。一直以来父亲都怀着一颗军旅梦,不甘命运捉弄的他给儿子取名“向军”,希望儿子能完成自己的梦想。
虽然最后未能如愿,但以向军之名,行医者之事。“爸,我没有完成您的梦想,您遗憾吗?”“不遗憾!坚持的事情一直做下去就好。”
![]() |
童年时的王向军与父亲的合影
坚持是王向军从小到大听得最多的一个词语。你永远无法想象眼前这个从医18年的汉子,小时候因写不完拼音而被父亲训斥,一边抹眼泪,一边咬着牙写作业到凌晨时的那个模样。
父亲做任何事情都有一套规矩,并教导王向军也要规矩做事、做事坚持到底,几十年如一日都是如此。“有一段时间非常不理解,感觉他所谓的中规中矩和执拗般的‘坚持’像极了摩托车厂里一板一眼的配件。”直到学校布置的一个手工作业,这才改变了王向军对父亲的看法。
当时学校让同学们手工制作一辆“会动的车”,这对童年的王向军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材料的选择、轮廓和骨架的构造、动力的获取和传导,每一个制作环节都让年幼的王向军伤透了脑筋。想到曾经父亲为自己做过鱼竿、手枪等玩具,王向军多次求助父亲帮忙,但父亲除了为他加油打气,坚决不插手手工制作。父亲告诉他:“动脑筋、想办法,坚持就会成功。”做好这辆“会动的车”王向军花了整整两天,而父亲也陪着王向军整整两天。
交作业时,课堂上有泥巴捏成的坦克,有卡片拼接的汽车……王向军的车,按钮一开便能动起来,在一众作品中脱颖而出。看着老师的认可和同学们满脸的羡慕,一时之间自豪与开心涌上王向军的心头。
![]() |
王向军为患者查体
长大后的王向军成为了一名医生,不管是后来参与援藏、还是国外研修归来立刻请战投入疫情防控,王向军都用坚持在行医的路上砥砺前行。“在日常诊疗中,患者往往会因为病痛泄气,如果医生也跟着放弃,那就彻底绝望了。”王向军说。回想起父亲的坚持,王向军明白:从保家卫国到悬壶济世,从绿军装到白大褂,身份不同,着装不同,但是对老百姓的责任和对信念的坚持绝对不能动摇,大道至简,殊途同归!
“爸”气关键词:理解
“父亲是一名警察,抓住了我的叛逆;而我是一个小偷,偷走了父亲的岁月。”
本以为这是一个温情的开篇,没想到听完血透室护士陈思羽的描述才知道这是一场长达十余年的误会和不解!
90后护士陈思羽出生于眉山市仁寿县,父亲靠卖生猪营生。父亲的生意虽说不是风生水起,但也给陈思羽带来了相对宽松的家庭环境。从小就对零食情有独钟,大白兔奶糖、辣条、薯片各种零食支撑起了陈思羽的童年。对零食的痴迷让她忽视了本该认真对待的一日三餐,喜欢吃一些不健康的零食让她患上了慢性胃炎。于是,由零食而引发的“猫捉老鼠”的游戏在父女之间激烈上演。
![]() |
陈思羽和父亲的合影
从小学到初中,从校内到校外,每次父亲只要抓住陈思羽嘴里含着那些不健康的零食都铁青着脸。看着女儿一脸委屈的样子,父亲语重心长地跟陈思羽讲起了看到女儿胃痛犯病时父母的难过、不健康零食的危害、怎么去挑选零食、怎么去和好朋友分享。那一刻,陈思羽开始明白好多词语的含义——理解、换位思考、分享……
![]() |
陈思羽在核对医嘱
后来,陈思羽成为了区人民医院的一名护士,看到了无数患者因为疾病而痛苦,从父亲那里学会理解和换位思考的陈思羽总是愿意站在病人的角度去思考,发自内心地去关心他们,为他们带去温暖和爱心。再后来,陈思羽成为了一名母亲,苦口婆心教导起自己的孩子,父亲对自己曾经说的话、做的事,就像电影胶片般一幕幕在眼前播放,一时间陈思羽恍然大悟:原来,那躲躲藏藏的时光下,缱绻着父亲的爱,不善言辞的沉稳中隐藏着最朴素的关心。“ 这些年来父亲就像是一名警察,抓住了我的叛逆,而我则是一个小偷,偷走了父亲的岁月,时间用‘失去’交换了我们的位置,告诉我们多一些理解,理解家人、理解同事、理解患者……”
三个不同的家庭,三位风格迥异的父亲,他们的爱,“爸”气威武,他们教给的责任、坚持和理解也将继续传递和流淌。(吴金霞)
(成都市青白江区人民医院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