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成都3月10日讯 2022年3月10日是世界肾脏日,今年世界肾脏日的主题是“共享肾脏健康,吾爱吾肾,知识强肾”。据统计,我国慢性肾病患病率高达10.8%,即每10个成年人里,就有1人患病,接受透析的尿毒症患者人数已经达到世界第一了,与之相对应的是我国慢性肾病知晓率低,其中仅有12.5%的患者知道自己患病。患病而不自知,不采取合适的诊断和治疗措施,一旦发现就是肾病晚期,也就是终末期肾病,对社会和家庭危害严重。
![]() |
“慢性肾病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四川省肾脏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四川省人民医院肾脏内科主任李贵森表示,对于慢性肾脏病,早发现早治疗,可以延缓疾病的进展,更有可能逆转肾功能。只有提高人们对慢性肾病及其相关各种并发症,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的认知,重视慢性肾病的危害,才能减少慢性肾病及相关健康问题的发生和影响。
![]() |
慢性肾病危害巨大 疾病负担沉重
慢性肾病是一种未被充分认识的致死性疾病。根据肾功能,慢性肾病可分为5期。就个人而言,从1期到5期可视为肾脏病的进展过程。在CKD3期之前,患者可以无任何症状,或仅有乏力、腰酸、夜尿增多等轻度不适;少数患者可有食欲减退,轻度贫血等。因此,人们称慢性肾脏病为“沉默的杀手”。到了CKD4期,由于肾小球滤过率重度下降,患者则出现全身各种症状,有高血压、心衰、酸碱平衡紊乱、贫血等;到了CKD5期,就是肾衰竭,又称为终末期肾病,此阶段患者只能接受透析或者肾移植治疗才能存活。
“目前,引起慢性肾病的原因包括原发性、继发性两种。近年来,2型糖尿病、高血压已经成为慢性肾病最常见病因。我国有庞大的高血压、糖尿病人群,慢性肾病是其常见的并发症。”李贵森主任表示,在慢性肾病患者中,心血管病负担重,合并最多的是冠心病,其次是心力衰竭、脑卒中等。如果没有早诊早诊,早期干预,会出现严重的后果。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9年底,我国血液透析人数超过70万,腹膜透析人数超过10万,总数居全球第一。特别是在过去十年中,随着我国医疗保障水平提高,透析患者数量年增长超过10%,远高于全球平均增长速度。大量慢性肾病患者,尤其是透析患者,已成为我国医疗卫生体系的沉重负担。
提高公众知晓率 慢性肾病可防可控
“在CKD4期之前,早发现早治疗,可以延缓疾病的进展,更有可能逆转肾功能。”李贵森主任表示,对于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危险因素的人来说,积极控制疾病,长期遵医嘱规律用药,不能擅自减药或停药,确保治疗达标。对于CKD3-4期的患者,要主动就医、积极学习疾病相关知识,充分了解疾病,明白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在充分学习和了解的基础上,才能更加积极主动地配合医生的治疗,更加自信科学地去守护自身健康。”
李贵森主任告诉公众:“随着疾病认识的不断加深,目前我们已经非常明确,不仅心肾相连,而且糖尿病、肾病和心血管疾病都是相互关联的,临床上需要共管共治。可喜的是,日前首个用于慢性肾病伴2型糖尿病治疗的非甾体选择性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已在欧洲获批上市,能作用在现有疗法未能触及的疾病进展关键因素,用于保护患者的肾脏,让损伤不再进一步加重。我们也期待未来该药也能给中国的患者带来获益。”(漆奇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