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江区疾控中心:众志成城 抗击疫情

2022年03月05日 13:54:07 来源:四川新闻网
编辑:陈默

自温江发生本土疫情后,历经多次考验的区疾控中心迅速应战,组织人员连夜投入到疫情防控一线,流调溯源、研判分析、采样检测等小组全线出击,奋力拼搏在疫情防控的主战场。

深夜的疾控灯火通明,接到初筛阳性报告时,疾控中心就立即进入应急状态。为了跑在病毒前面,大家争分夺秒开展工作,全员连续工作48小时以上。通宵工作对疾控人来说,已经是习以为常的事情。

实验室检验人员全员无休,不分昼夜工作,几天没出检验楼,与病毒零距离较量,厚重的工作服一穿就是一天,皮肤被汗水泡得发白起皱,鼻梁被N95口罩压出深深的印痕......做实验的间隙还要核对采样信息,严格做好防护的同时还要精准操作,可经验丰富的检验老师们从不说一个难字,举重若轻地每天做完上千人的病例、密接、次密样本和几百份的环境检测工作。

检验科夏媛,瘦弱到体检时都抽不出血来的她,面对庞大的检测工作量,硬是熬了三天三夜没有睡觉,整个人累到崩溃仍然咬牙坚持。工作一来,她还是立刻说:“我还行,交给我,没问题!”。

检验科蒲娇娇,母亲刚做过大手术正需照顾,自己是二胎妈妈,小女儿还不到一岁尚在哺乳期,她还是忍痛告别家庭,一头扎进实验室,不仅漂亮地完成了每天的检测任务,还细心地对每天检测数据整理汇总,核查错误信息。她舍小家为大家,不计个人得失,以工作为重,以大局为重,充分彰显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无私奉献的宝贵品格。

15个流调组51人星夜出击,第一时间排查和追踪病例和密接者的行动轨迹,梳理重点场所,层层追踪,不放过任何一条线索。流调老师们被誉为“现代的福尔摩斯”,却比福尔摩斯辛苦百倍。所有的重点场所,要像勘探破案现场一样仔仔细细地寻找风险点以判定接触类型、探寻传播路径;流调对象记不清关键信息的,要帮着通过微信、支付宝等各种途径回忆;不确定是不是轨迹重合的,要联合公安调取监控视频一遍一遍搜寻......完成现场调查后,他们还要立即返回中心,但不是为了休息,要抓紧时间撰写流调报告,身体极端疲惫的同时还要集中精力动脑思考。遇到情况复杂的报告,打印出来都有厚厚一本,他们乐观地调侃自己说:“又要写书了”。通常一份流调报告还没有写完,就又接到出发的指令。最初几天,流调组成员基本都保持“三天通宵两夜”的工作状态。

流调组李芳为抢占调查黄金时间,连续接打电话10余小时,工作36小时,在工作中因过度劳累晕倒,被紧急送往医院输液治疗,在工作中展现了“95后”年轻党员的担当。

流调组李良虎工作任劳任怨,总是主动请缨,带头冲在一线调查现场,流调做了一例又一例,每天像风一样匆匆来了又走,甚至来不及拍到他的照片。

研判分析组联合专家团队,抽丝剥茧分析疫情信息,科学研判疫情形势,为动态调整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热烈的讨论每天都持续到凌晨。

研判组任禹博,凭借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敏锐指出了部分重点人群的风险,并不怕耗费精力,坚持早期就将判定出的风险人群加强管理和推送,他的每一条有效建议,都成为了筑牢防疫高墙的基石。任禹博与妻子苏麟都是中心工作人员,忙起来两人都无暇顾及6岁的女儿,孩子早已习惯在两人都有任务时乖乖在办公室等待,自己一个人吃饭、写作业,困了就睡在办公室椅子上。

研判组崔娇,丈夫在成飞集团常年加班,这次疫情,她把刚刚3岁的女儿托付给长辈,怀着歉疚的心情义无反顾加入专家组,维持疾控一科原有的近十类传染病防控业务工作的同时还要参与案例研讨、协调流调组落实专家建议,并处理学校、幼儿园的疫情防控咨询,每天只能断断续续睡两三个小时。大家看不过去让她回去休息,她说:“大家都忙,回去了谁来接手,我还能坚持,只要没倒下,能做多少就尽量做多少。”

中心全体分析老师们的责任意识和专业素养,为疫情管控做出了巨大贡献,得到了省市专家的高度评价。

密接信息组将流调组收集的信息分门别类进行汇总,一一录入疫情防控系统,信息收集来时往往是深夜了,他们三班轮换,及时上报数据,为采取管控措施、隔离管理、定期采样等后续工作提供了初步依据。

密接组王静老师是副高职称,负责中心质控工作,一直兢兢业业,业务过硬,除质控工作外还一直承担密接信息工作。疫情来袭,已到退休年龄的她火速上岗,迅速上手开始工作,负责密接人员追踪、信息录入及推送。她夜以继日坚守在密接岗位上,密接信息一刻不停地推送,她盯着电脑屏幕一刻不敢放松,凭借丰富的专业技术知识,遇到流调信息不够详实的,她第一时间向流调人员核实,确保录入密接信息准确完整,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从不叫苦叫累。

密接组蒲阳菲身体不好,做过大手术,应急响应一开始,她就临时请同事帮忙注射了胸腺肽,做好与疫情战斗的万全准备,她不怕苦不怕累,只怕自己倒下耽误工作。

自成一组的严冬老师长期从事传染性疾病控制工作,三十年来一直保持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2019年新冠疫情时她就一人坚守省应急调度管理平台及市疾控中心监测平台网报阵地,常态化防控期间还要承担入境人员及中高风险回温人员信息收集及检测对接工作。本次疫情中,主动承担前期酒店采样管理工作,从成千上万条密接信息中筛出每个酒店的入住人员,哪天采、谁来采、怎么采、采几次......要根据具体情况逐个安排采样时间,联系采样耗材,再分别发给每个酒店对应的采样方。所有人的工作结束后,她的工作还要再坚持14天。抗疫战场上,她一个人就是一支军队,用无比的耐心和毅力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

采样组面对风险程度极高的病例及密接毫不退缩,组里绝大多数都是检验、护理专业的女生,还有年近60的廖惠青老师和陈敏老师。疫情当前,没有人说自己力气小、身体不好,这支“防疫娘子军”每人都自己提着十几斤重的采样物资,顶风冒雨匆匆奔赴一个又一个采样现场。

后勤组提前根据全区卫健系统物资保障应急预案,结合中心实际情况制定了中心物资保障方案,按满负荷状态三倍量提前做好物资储备,购买、领取、入库、物资领取入库细化到步,物资交接发放落实到人。在区卫健局物资组和全体兄弟单位大力支持下,所有物资领取整齐有序,发放及时到位,为疫情防控工作做了坚实保障。

后勤组廖兴益,长期在办公室放着行军床,从2月20日至今未回家。接到疫情防控信息后,他立刻清点应急物资库存同步对接区卫健局物资保障组,迅速组织车辆领取酒精及防护物资,按需求将防护物资发放至各流调采样小组和实验室。他不仅把物资储备、领取的各项工作做得细致又周到,还不忘中心安全工作,第一时间排查了电力等安全隐患。只要听到有任务,不善言辞他总是简单有力说:“你不管,先排我的班。”他在疫情阻击战中恪尽职守,甘于奉献,用行动展现共产党员勇于担当的决心和退役军人的坚毅风采。

消毒组除了风险场所应急消杀、转移病例后的终末消毒,还要完成全区十余家隔离酒店消毒,每天消杀面积高达6万余平方米。

消毒组杨铭负责疫情常态化防控隔离酒店消杀及应急消杀工作,24小时待命执行消毒任务。这次疫情防控中,他还主动承担了中心的驾驶任务。同时执行两条线的任务,他忙得脚不沾地,匆匆带领队伍消杀归来,又立马开着采样车奔赴现场,实在困的不行,他就在办公桌上趴一会儿。他说:“消毒现场跟战场一样,军人在战场上不能退缩,我们消毒人员不能也绝不会退缩。”他忠于职守,在疫情防控工作时勇担职责,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初心和使命。

中心副主任龙海英,丢下两个女儿,以中心为家,事无巨细安排各条线的工作,解决每个组遇到的各种问题,协调方方面面。疫情形势严峻,压力大到难以想象,她坚强地扛下了所有,唯一的崩溃哭泣是在连续工作三四天只睡了4个小时后,她内疚地说:“就是因为休息了,事情又堆起了。”说话太多加上过度劳累,她喉咙嘶哑,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却仍然冲锋在抗疫前线上。

疫情防控,只是疾控所承担的各类疾病控制监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健康危害因素监测干预、实验室检测检验与评价等众多职能职责的一部分;这些令人敬佩的老师们,也只是全体疾控人的缩影。疾控工作往往以人群为单位,目的就是消除影响人群的危险因素,虽然不如医院、社区或志愿者的工作那么明显直接,不容易被群众认识和了解,但他们的努力在幕后,他们都是守护全区人民健康的隐形守护者。

截至2月27日早6点,疾控中心累计流调任务1037个,出动流调溯源工作人员3000余人次,调查处理密接351人,排查次密1434人,开展核酸检测4373人次,检测环境样本2125份,应急消杀30余万平方米。

谨以此文,献给奋战在抗疫战线上的全体疾控战友,大家加油,疾控加油,温江加油!

(温江区疾控中心 冷菲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