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成都6月16日讯 为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和队伍教育整顿工作,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青白江公安分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出12项便民利民举措,着力回应纾解群众“急难愁盼”,提升群众“四大指数”。
![]() |
强化警民互动
提升社会和谐指数
开展“三送三收”活动。每月组织基层派出所、专业警种走进城乡社区、产业园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三送三收”活动,主动送服务、送法制、送安全,积极收信息、收意见、收民意,促进警民共建共治共享平安。
开展“三报三展”活动。每季度以警营开放日形式开展“三报三展”活动,向辖区群众报工作、报典型、报成效,展形象、展队伍、展平安,提升人民群众对青白江公安工作的感知和认同。
打造综合警务服务站。持续完善“祥和美”社区警务服务站,提供自助办证、报警求助、矛盾调处、治安防范等综合警务服务。6月底建成并开通运行9个派出所“一站式”办证点,提供户籍、出入境、车驾管、治安等34项“一站式”服务。
![]() |
强化精准治理
提升通行便利指数
科学治堵提升道路通勤能力。在城区早晚高峰时段,通过科学调配警力、合理调整信号计时、单向通行等交通管理措施,精准治理机动车乱停乱放、非机动车侵走快车道、行人违法横穿、违法占道施工等违法行为,减少因乱致堵;增设机非隔离护栏,科学调整信号计时,通过渠化管理、人车分流提升道路通勤效率;在已建成8个“双待区”基础上,在清泉大道欧洲产业城片区增设2个“双待区”。
优化“微循环”缓解停车难。优化拆迁闲置土地场地资源,在肖家院社区、化工路社区增设3个集中停车场。推行“共享停车”,协调物业开放小区内部空余停车位资源,为临街商铺经营者和消费者提供停车服务。
线上线下结合提高事故处理效率。引导车主优先使用12123APP对轻微交通事故快速进行线上处理、事故定责;依托交警、巡警、派出所“三警融合”,赋权街面执勤警力就近对交通事故进行处理;联合区内人保财险、永安保险建立“警保联动”快处机制,保险公司勘察人员对轻微交通事故进行快速勘察、快速处理。
![]() |
强化服务创新
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深化公安便民服务方式。针对老年人办证特殊需求,在公安办证窗口推行“一窗办、我帮办、简化办、融合办、暖心办、升级办”新举措;针对企业职工、在校学生、中高考生等特殊群体,“上门”开展集中办证、错时办证、加急办证;在政务中心、“一站式”办证点设置“身份证自助取证机”“临时身份证查询打印机”“户政业务终端机”“出入境业务终端机”等自助设备,全天候24小时提供公安办证服务。
优化律师便利服务路径。依托“青白江公安”官方微信公众号、预约会见平台、远程视频会见系统等信息化手段,实现律师会见“一键预约”、流程事项“一次性告知”,缩短律师会见等待时间。延时至周六上午常态化办理律师会见,特殊情况延时至周六下午和周日办理律师会见。
创新车驾管体检服务渠道。在车管大厅增设“车驾管自助体检机”,提供“一站式”快速体检、自助拍照等服务。在全区6个邮政局开通电子眼处理业务,在区医院、中医院、攀成钢医院开通车驾管代办业务,便利群众就近处理交通违法、体检、驾驶证换证等车驾管业务。
![]() |
强化共建共治
提升陆港平安指数
回访查询警情案情。全面优化完善警情案情回访制度,做优警情案情回访全覆盖。依托市局建立的报警报案群众动态查询进展情况网上平台,提升群众满意度。
深入开展全民反诈。建设“查打一体”的区级反诈中心,统筹电信诈骗打击防范工作。强化技术支撑和警企合作,通过技术反制、信息拦截、面对面劝阻等方式开展精准预警劝阻;坚持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跟进、全民宣传发动,通过微信、扫楼、入户等方式推广“国家反诈中心”APP;联合出租车、外卖等行业组建多层级反诈联盟团队,利用户外显示屏、海报标语等开展多形式反诈防诈宣传,营造全民反诈浓厚氛围。
全力保护校园安全。组织派出所、专业警种进学校、进班级、进课堂,讲好“开学第一课”和“期末前一课”,上好每季安全宣讲课和每学期安全体验课;加强警校联动,指导学校安保力量、防卫器械、防冲撞设施、周界报警、视频监控、一键报警、消防设施等基础防范建设;组建“护学岗”,早中晚上学放学前到岗到位,维护校园及周边治安交通秩序。(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