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民用爆炸物、剧毒品拧紧“安全阀” 治安管理大队“警花”这样做

2021年04月19日 20:11:09 来源:四川新闻网
编辑:张四海

  四川新闻网成都4月19日讯 高氯酸铵、硝基苯酚、硼氢化钠、锆粉、锑粉……这些危险化学品的名字,除了专业相关人士,还有多少普通人会随时关注呢?

  在彭州公安治安管理大队,“警花”李恋,就专门负责管理辖区危爆物品,每天都和这些危化品相关工作打交道。李恋是一名危化专管民警,从业10年,她每天的工作,就是和“瓶瓶罐罐”的危险化学品打交道,让它们“听话”,不要“闹事”。在这项需要极大细心、耐心、责任心的工作上,她从零学习,做好各项危化品流向、使用的“监督人”,拧紧“安全阀”。

  在她与同事及企业的共同努力下,十年来,彭州市枪爆危化品行业未发生一起安全责任事故。

  不断学习新知识

  从“化学小白”到“如数家珍”

  2008年,李恋从办证中心民警调任至治安管理大队,于2011年底开始负责危爆物品的管理工作。文科出身的她最初对这一切都是陌生的。“既然都管了这块工作,涉及到的责任这么大,绝对不能出事故。”李恋说,于是她开始一边跟老同事学习,一边勤看多问。

  由于危险化学品的管理专业性极强,涉及到对化学品名的辨别,化学品的存放管理规定等方面知识。最初接触时,李恋还是一名“化学小白”,不仅对这些名词有些懵,甚至有些化学品的名字也不认识,只能挨着去查、去记、去背。

  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工作状态,她将最新的危化品名录放在手边。那时候,她一有空就把相关知识的书籍翻来研究看看,看一遍,看十遍,不停的记忆,加深印象,学习掌握危化品的类别,新增加的品名,学习归类管理的情况。“化学品品类名录多样,有一些看起来相似的元素,实际上却差别极大,需要细心的记录。”李恋说,在一遍遍的重复学习下,对各种名称不断熟悉。如今,她已对易制爆9大类74种,剧毒化学品148种,危化品品名录2828种都心中有数。对于哪些化学品属于什么类别,应该如何存放和管理,几乎可以做到条件反射。

  除了对危化业务知识进行学习,她还需要学习研读相关法律知识,比如《危化品安全管理条例》、《易制爆化学品管理办法》等行业专管法律法规。在她的手机上,各类技术标准和危化品名录都储存了最新的版本。

  事无巨细管到位

  做好危化品储存使用的监督人

  李恋的工作相当于剧毒、易制爆危险化学品储存、使用以及流向的监督者。作为最终的审核机关,她需要督促相关企业做好各种防范措施,监督危化品的流向。存储库房的人防、物防、技防,人员是否有从业资质,技防设施等是否达到国家标准,都需要实地检查督促。

  一次检查工作中,李恋发现,彭州某公司的一种腐蚀性极强的化学品硝酸流向不明。“进货的数据与销售的数据未及时向公安机关备案。”李恋说,类似的易制爆物品一旦流向不明,后果将不可估量。“一定要马上查明!”李恋想着,立即着手开展调查,倒查流向信息,最终确认,该公司将这批硝酸销售给另一家使用单位了。

  查到的时候,对方公司还试图找借口推脱自己没有备案的违规事实。根据研判后,李恋对这两家公司依法进行了严厉的处罚,并以此为例,在此后的培训会上对两家涉事企业作为教育典型进行了通报批评。

  “工作职责要求我们仔细,危化品的管理涉及到公共安全,责任十分重大,容不得一点马虎。”李恋说,在每一天的工作中,她都要求自己细心、耐心,从危化品企业的库房建设、技防达标、台账记录、人员资质的核查,再到其内部的各项管理制度、措施等,事无巨细,均需一一落实到位。

  分类管理工作法

  十年危化品行业“0”安全事故

  “李警官,我们的资质已经更改,麻烦审核一下。”“李警官,最近我们要搬迁厂房,空了来帮我们看看现场哇?”李恋的手机中,有2个工作群,分别用来联系服务辖区涉及危化品的企业及加油站。

  微信群内,各个企业的工作人员有疑问和需求都能及时提出,请李恋和她的同事们帮忙解答。为了更好的将信息化利用到工作中,李恋常常会在微信群中发布安全生产类信息,开展微型业务培训工作等。

  2018年底,在成都市公安局一次培训会上,李恋受到启发,发现“学校”也是不可忽视的危化品使用单位,应该纳入重点管理。经过与教育局对接协商,最终将学校也纳入了管理单位,在成都市也是走在前列。李恋说,这是从业以来,她对自己的工作比较满意的一次。“把国家标准落实了,每一个风险场所都纳入了管理,感觉很踏实。”

  据介绍,彭州辖区拥有多家易制爆、剧毒危险化学品储存、使用单位,其中民爆单位总量排在成都市第一,李恋需要监管服务的单位有195家。为了更好的对这些企业进行监管,经过多年时间,她总结出一套“分类管理”的工作方法。综合单位储存、使用化学品类别、规模、隐患整改能力等方面,将管理单位划分为重点、次重点、常规三类别进行监管,一句关注程度,分频次开展管理。

  十年来,彭州市枪爆危化品行业未发生一起安全责任事故。

  她的头脑“有点杠”

  对待工作有自己坚持的态度

  持续的工作压力让李恋给同事们留下的印象,是头脑“有些杠”,“开不了窍”。李恋笑着回应,说自己管理危爆品始终坚持安全第一,精神长期处于高压状态,这就需要对每一个细节管理和不断坚持认真的工作态度,是习惯使然。

  她回忆,有一年夏天,洪水来袭,人民渠上漂着几个一米多长的“液氯”大罐子,液氯属于剧毒化学品,一旦发生泄露或丢失,后果难以想象。发现此情况后,先对液氯罐进行紧急处理,确认为空罐,消除安全隐患后,李恋和她的同事们又紧急排查,发现该液氯空罐是从上游流入我市,悬在嗓子眼的心才终于放下。

  “我们平时管理都很严格,目的就是不能出事故。遇到类似的事情,就会觉得很紧张。”李恋现在仍然在一线从事危化品管理工作,一个月至少要到各个现场走访近20次。有的时候,为了对企业管理更严格,还需要在夜晚加班进行突击检查。

  “刚开始工作时,有的企业会害怕我们下去检查。现在好多了,企业安全理念提升了,管理更规范了,他们了解我们并不是为了去处罚而检查,而是为了实实在在的安全。”李恋说,如今,除了常规化的检查外,企业还经常主动联系民警,请教和解决安全管理规范问题。

  在危化品管理工作上,她认为,也许并没有过多的创新和亮点,但其必须有长期的坚持和思考,以及对民警责任心的考验。“我们没有必要做太多浮夸的工作,但实地查看,深入企业,发现问题,吸纳意见、解决问题,防范于未然,才是做好当前工作最实在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