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届癌症防治宣传周(四川)志愿者培训及拓展活动结束

2021年04月14日 14:16:50 来源:四川新闻网
编辑:陈默

四川新闻网成都4月14日讯“奉献、友爱、互助、进步”,让世界变得更美好,这是当今社会的志愿者精神。志愿者服务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体现,是肿瘤患者康复不可或缺的需求,可以发挥医护人员不能实现的作用。为了更多、更好地开展志愿者工作,广泛服务于广大癌症患者,2021年4月13日,由四川省抗癌协会、四川省西部放射治疗协会、四川省肿瘤医院共同主办,四川省抗癌协会康复会承办的第27届癌症防治宣传周(四川)志愿者培训及拓展活动在嘹亮的“志愿者之歌”中拉开序幕。

首先,四川省抗癌协会秘书长张文彬致辞,他表达了对所有参与志愿者培训的康复者以及社会爱心志愿者的敬意与尊重。张文彬指出,志愿者服务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体现,是肿瘤患者康复不可或缺的需求,可以发挥医护人员不能实现的作用;志愿者服务具有专业性,需要培训、自我学习和发展提高,因此,希望通过本次培训暨拓展活动,进一步提升志愿服务的水平和能力,同时丰富和提高志愿者的精神生活和幸福指数。并表示今后四川省抗癌协会康复会将会与志愿者们一起公益,秉持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更多、更好地服务于广大癌症患者。

什么是公益,公益精神是什么?本次活动特邀四川省委党校社会和文化教研部主任陈叙教授给大家带来《公益的力量》。陈叙教授从古今中外公益精神的起源和传承讲起,结合时代条件,从国家、社会、个体三个层面进行解析,阐述公益的意义和力量,倡导奉献和服务精神。她讲道,“公益精神是人在满足了基本的物质需求后,从精神层面融入共同体,为实现共同体的利益而展现的精神上高层次的精神追求。中国共产党是代表人民行使权力的政党,一切以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为宗旨,以促进各族人民共同富裕为目标,因此,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中无一不是贯彻着为人民服务、追求共同富裕、奉献精神等公益思想。志愿服务是超越私利的利他精神,扶助弱势的友爱精神,热心公益的责任意识,可以使人在物质层面之上获得精神的提升,满足其获得更加美好生活的需要。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每一点爱,每一点善良的念头,都在给世界积累巨大的希望。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

患癌意味着什么?生活、工作被打乱,疾病、治疗的痛苦,经济负担…...肿瘤患者是在走一条陌生的路,充满挑战与孤独,“复发、转移”犹如定时炸弹困扰着患者,“弹癌色变”是普遍心理现象。四川省肿瘤医院护理研究室主任、肿瘤护理重点学科主任王国蓉教授分享了《肿瘤患者身心灵需求解析》,她从患者诊断初期、治疗期、康复早起、疾病进展期以及生命终末期五个阶段,解析癌症患者的心理状态、身心困惑和康复需求,指出志愿者应该掌握患者不同时期身心灵的需求,有的放矢地介入,为患者提供就医陪伴服务、配合治疗指导、信息支持、心理辅导等等,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别是心理支持是肿瘤患者康复不可或缺的需求,康复志愿者的作用尤为重要,可以发挥医护人员不能实现的作用,让患者看到治疗的成效,带给他们重获新生的希望。

最后,四川省肿瘤医院外科中心唐小丽总护士带来《立志把定“健康”笑,且作传播“营养”人》,由向志愿者们解读了16个关于营养误区,帮助志愿者们掌握并向患友们传递科学的、正确的肿瘤营养知识,避免人们在营养方面的偏听偏信,消除肿瘤营养方面的误区,帮助肿瘤患者更好康复。

下午2点,志愿者拓展训练正式开始。全体志愿者宣读誓词:我愿意成为一名光荣的康复志愿者,我承诺,尽我所能,不计报酬,服务社会,践行志愿者精神,传递康复正能量。我们用生命感动生命,用知识传授知识,用精神塑造精神,用爱心传递爱心。让更多需要帮助的患友,在大爱的旗帜下重新扬起生命的风帆!

为了培训志愿者们的团队意识、帮扶意识、协作精神,120名志愿者被随机分成五队,每组选出自己的队长,设置自己的“队呼”(口号),进行强身健体才艺展演。身着不同颜色的志愿者们一个个精神抖擞,神采奕奕。

经过激烈的角逐,最终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希望经过这次培训,充分提高志愿者的服务水平和服务素质,服务于广大癌症患者。(四川省抗癌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