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山派出所民警肖洪:最“高”社区民警的文武之道

2021年04月09日 09:56:56 来源:四川新闻网
编辑:宋俊梅

四川新闻网成都4月9日讯 2017年,肖洪带着憧憬和期待从部队转业投身警营,从最基层的山区派出所干起,他积极转变角色,认真学习公安业务,完美的从一名军人蜕变成一名优秀的社区民警。肖洪身高不高,却常自诩最“高”的社区民警。他所管辖的龙门山镇九峰村平均海拔2000米以上,最高处近4000米,相较于几十公里外平均海拔只有500来米的平原坝区,是名符其实的高!当问起肖洪如何当好这里的社区民警,他说道:能文能武就行!

“武”能上山勇救援

九峰山地处龙门深山,毗邻汶川,山高林深,地势险峻,气候寒冷,独特的地质、气候条件成就了九峰山原始、绝美的自然风光,在以登山、户外探险为主的圈内享有盛誉,吸引了众多驴友。但5.12汶川大地震致其地质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悬崖、松石、滑坡、溪涧、迷雾、暴雨……像蛰伏在森林中的野兽,随时可能吞噬莽撞的擅入者。尽管危险如此,还是挡不住探险者的脚步,一年四季,仍有不少人攀登在登顶的路上。正因如此,高山救助就成了这里民警的必修“武功”,所以同事们常调侃说,九峰村的社区民警必备的就是“体力活儿”。

2018年7月某天,肖洪接到群众报警称:在九峰村观音岩附近发现一具遇难者遗体。

 

虽是军人,但和平年代并未经历过战火烽烟的他,从警后却要直面鲜血淋漓,甚至生杀予夺,其内心当然有恐惧和震憾。但职责所在,唯有迎难而上,自己的“地盘”,自己的“事”,责无旁贷!

时值盛夏,九峰山上温度却只有十来度,加上暴雨,更是寒冷入骨。待勘验完现场后,肖洪和战友一行五人,抬着遇难者遗体在暴雨中艰难前行,期间还要不停地调整位置以防滑落,历经7个多小时,穿行近10公里的山路,终于将遇难者遗体转运下山。在内心松口气的同时,警察的使命感和责任心在冰冷雨水的夹击下变得更加坚定。肖洪通过多方努力联系上遇难者家属,“将遗体交还家属,让死者入土为安。”完成了对这位高坠遇难的逝者最后的人性关怀!

2019年6月,2名驴友被困九峰山,其中一名摔伤骨折,请求搜寻救援!——接到指令,肖洪带队立即展开救援,经过9个多小时的耐心搜救,两名被困游客被安全救下并送上了救护车。

 

2020年7月,一外来避暑游客报警称家里老人在九峰山走失,请求救助——肖洪带队立即展开搜救。经过18个小时的努力,老人终于被找到得以与家人团聚...

已经记不清多少次出征在高山救援的路上,只有时间记录着肖洪坚定而从容的步伐,只有巍巍青山见证着他和队友勇往直前、坚定不移的身影。

“文”能社区安民心

当然,作为一名合格的社区民警,该有的“文功”肖洪也是毫不含糊的。入警之初,他主动到资料室翻卷宗、看档案,与民(辅)警交流工作心得,发挥挂职村委副书记职能,下社区找村干部和治保队长聊村社民情,在不断的“学、看、问、悟”中逐渐搞懂社区民警职责范围,弄清社区警务运行机制。

从事社区警务工作以来,肖洪感触最深的就是处理矛盾纠纷,该类警情看似简单,有的甚至“无厘头”,但就是这些小而杂的警情却与群众的三感一度紧密相连。因此,在处理每一起矛盾纠纷警情过程中,他都会站在双方的立场通盘考虑问题,不因一方据理而草率定性,也不因一方的过失而当面指责,而是以两权相害取其轻的道理尽量让双方息事宁人。截止目前,肖洪处置的矛盾纠纷警情调解成功率100%。参与调解的当事人也曾对他这样说过:肖警官,信得过,我服。

正是秉承了立警为公的初心,践行了执法为民的诺言,让肖洪在工作中收获一众好评和荣誉,然而他最看重的就是群众最直白的认可和肯定。

他说“很喜欢和老乡们晒着太阳开个坝坝会,围着火炉摆个龙门阵,很幸福!”

这就是肖洪,一位普普通通的社区民警,一位视工作如命、视百姓为亲人的社区民警。他虽然个子不高,但在百姓心中却拥有极高的地位;群众认可的背后是他用“能文能武”的本事换来的信任和鼓励。(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