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州市公安局通济派出所教导员谢杨:以父之名,延续警察荣光

2021年04月08日 10:08:13 来源:四川新闻网
编辑:宋俊梅

四川新闻网成都4月8日讯 “我从小就想当警察,像父亲那样英勇无畏。直到穿上这身警服,我才理解到了父亲的选择…”谈起为何从警,通济派出所教导员谢杨这样说道。

不忘初心,他是父亲的“接班人”

36年前,在汶川县映秀派出所,一名民警在侦办一起纵火案时因公牺牲。从那天后,他再也没有回来抱起儿子举高、亲呢,只留下那件挂在衣柜里干净的警服,警帽、一本本褶皱不堪的笔记本、些许仅存的照片…这位因公牺牲的民警就是谢杨的父亲。

谈起对父亲的记忆,谢杨说是陌生又熟悉的。陌生的是,那经历过的父子时光,短暂又模糊。熟悉的是,他从母亲的口中得知了父亲的点点滴滴。每次翻看父亲的照片、笔记时,母亲就会满噙泪水地说道:“你看,你爸穿制服的样子多么精神!”“这是你爸以前写的日记,他每天的心思都在工作上。”随着年龄的增长,源于父亲的影响及对警察这份职业的热爱,从警的种子深深埋在了谢杨的心中。毕业后,谢杨认真备考,经历招警考试最终成为一名正式警察,子承父业。他还记得第一次穿着警服回家向母亲炫耀时,母亲对他说:“没什么威风的,既然选择了当警察就要好生干,像你父亲一样!”当时的他,目光坚毅的望着母亲,重重地点下头。从警17年,谢杨从一名普通民警慢慢成长到副所长、中队长、教导员,他踏着父亲的足迹,迎难而上,勇往直前,在从警路上践行着初心使命。

体贴关心,他是派出所的“大家长”

“凝心才能聚力。”这句话是谢杨的口头禅。作为派出所教导员,他运用“表扬、宣传、慰问、疏导解困”等方式,紧密团结全所力量。不管工作还是生活,他始终关心所内民(辅)警的工作和精神状态。对于工作受挫的同志,他会给与鼓励和引导;对于大家生活上的难事,他总是“操心”“张罗”,是名副其实的“大家长”。前一段时间,所内一名辅警因交通事故受伤,他第一时间进行关心慰问,并且联系了医院的绿色通道,为辅警同志就医带来了极大方便。他说:“警察的大多数时间都奉献给了社会安稳,所以我们要更加关心他们的家庭,帮他们解决后顾之忧。”

秉持公心,他是群众的“好公仆”

“基层派出所工作繁杂,但是要从小事抓起,‘小和谐’才能促进‘大稳定’。”谢杨这样说道。无论何时、何地,他总是以责履职,切实承担起维护辖区社会稳定的责任。今年1月22日,派出所掌握到辖区村民谢某因为不懂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饲养的一百余只豪猪被相关单位责令移交处置,谢某因此心生埋怨。谢杨立即联系村干部带路,沿着冰雪路面驱车40余分钟到达谢某家中走访。经过两个多小时的交心谈话,解开了谢某心结,谢某留下了谢杨的微信和电话,他说道:“谢教,那我这下有啥事找你了!”。后来,谢某成了他的“常客”,每次来到派出所都和他促膝长谈。为此,谢杨和所长一同联系了通济镇政府和相关单位多次召集协调会,最终于今年3月为谢某解决了赔偿问题。谢某的愁容终于舒展开来,他说道:“谢谢领导们的关心,给你们添麻烦了,以后我会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做生意的。”

奉献爱心,他是孤寡老人的“警察儿子”

谢杨善于与人沟通,亲切的话语和真切的关怀,让他成为了群众的“贴心人”。辖区五保户姚某在“5.12”地震失去了儿子,儿媳带着孙子便离家出走了。受不了打击的她常年独居,精神状态不佳,谢杨多次前往姚某家中进行走访,解决其实际问题。一天,姚某哭着给谢杨打来电话。谢杨一边电话里安抚其情绪,一边驱车赶往其住处。见面以后,姚某激动地哭诉着心里的委屈:“我就看着这娃娃有点乖,带他去买东西。他们家长过来还说我不对!”原来姚某见着邻居家小孩可爱,便带小孩去小卖部买零食,小孩家长见到后责怪姚某的做法。谢杨知道姚某的实际情况,她根本没有坏心思,可怜的她也在找一份精神寄托。“姚孃,别哭了,以后买的零食给我留着,你把我当儿子嘛!”经他这么一说,姚某被逗乐了,破涕为笑。因为,她不在是一个人了,她有了一个“警察儿子”。

今年3月,谢杨带领辅警在辖区开展夜间巡逻时,发现一无人陪伴的轮椅老人在道路中央徘徊。他立即上前,蹲下身子问道:“老大爷,你的家人呢?”无奈地是,老大爷听力不好,双方的沟通没有任何进展。他立即联系村社干部,最后了解到老人为青杠林社区的五保户,子女常年不在家。考虑到老人腿脚不方便,不愿乘坐警车。谢杨与辅警用警灯照亮黑夜的道路,将老人安全护送回家。老人紧紧地握住他的手,连连点头示意感谢,谢杨心里也暖暖的。

谢杨通过网上祭奠为父亲献花

以父之名,砥砺前行。谢杨说:“只有大家平安,才有小家幸福,这份职责有辛苦、有荣耀。曾经父亲守护的千家万户的平安,现在我要继续守护下去。”(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