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成都10月30日讯 检察机关内设机构改革是对检察职能的优化重组,但一些检察人员对“四大检察”法律监督新格局下的职责要求认识不充分,部分干警司法理念更新慢、停留在传统办案思维,与岗位要求的素能标准不相适应,知识储备不能满足工作需要,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新型案件,缺乏应对能力,一些年轻检察人员办案缺乏实践经验,在办案终身制要求下,办案能力低的问题逐渐凸显,办案风险加大。解决改革后暴露出这些突出问题,创新检察教育培训的理念、模式和内容,提高检察办案人员的能力素质,是摆在基层检察机关面前的一个全新课题。
今年以来,大邑县人民检察院积极探索建立适应内设机构改革需要的人才发展和素能培训机制,以实务技能为内容,以实战训练为模式,以实际提升为目标,持续推进“微党校”、“微讲堂”等平台建设,着力提升干警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
成立“微党校”,促进党性教育常态化制度化
“微党校”由党组书记、检察长担任校长,利用“微班、微课、微时间、微内容”加强党员学习培训,达到党员教育常态化、全覆盖。在“微党校”课程设计上,始终坚持理论和业务相结合,突出党性教育这个核心,把党章党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中央和省委、市委、县委全会精神等作为主导,打造具有检察特色的微课程,结合“固定党日”“三会一课”等开展“党性+”教育培训,采用理论授课、案例分析、现场实训、研讨互动等培训方式,让党员听得见、看得到、摸得着、用得上,促进党性教育具体化、实体化。同时,坚持虚拟与实体相结合,通过网络在线直播平台、微信公众号、手机微信、微博等渠道,建立“网络微党校”方便党员“随时学”。今年以来,“微党校”已开展各类集中学习10次,极大地促进了党性教育的常态化和制度化。
设立“微讲堂”,开创分层分类人才培养新模式
针对不同业务类别、不同年龄层次和知识结构干警的不同需求,“检察微讲堂”分实践讲堂、精品讲堂、青年讲堂等不同类别,将讲课形式由传统的“一人讲”转变为“大家谈”,使干警从过去的被动接受向主动学习转变。每次微讲堂课程由主讲干警结合办案实践选定主题,充分发挥微讲堂小巧灵活、形式多样、丰富实用等特点,构建学习培训、岗位练兵、人才培养三位一体新模式。检察微讲堂着力于提高干警理论素养和业务水平,开创分层分类人才培养新模式,打造富有大邑特色的检察人才培育品牌。截至目前,“检察微讲堂”已举办专题培训4次,参与干警80人次;录制“微课程”两期推荐报送到中国检察教育培训网络学院移动客户端平台,内容分别涉及“刑法因果关系的认定”和“以行政非诉执行监督为突破口,做实基层行政检察”,成为青年干警展示自身业务能力和学习成效的舞台。
组建“实训队”,着力提升业务素质和实战能力
为鼓励、带动全院干警比学赶超、争先创优,提高干警检察业务素质和实战能力,全院成立了由分管副检察长担任队长的业务人才专业实训队。实训队由优秀业务标兵担任教练和具体负责人,主要面向检察业务骨干及青年干警,围绕检察业务竞赛所涉及的相关法律知识、技巧和能力等开展培训和学习。每周五下午2点到4点,为实训队雷打不动的集中学习时间,培训类型分为常规集中培训、针对特定业务竞赛的定向培训、开展业务竞赛以赛代练、队员自学四大类,学习方式有聘请法律专家授课、培训队教练讲课、集体讨论、业务笔试、辩论答辩等。今年截至目前,业务人才专业实训队已开展各类培训85人次,人均累计学时25小时,成为培养检察业务人才的“实验田”。
开设“青年论坛”,以思想碰撞促进学习交流
为弘扬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五四精神,激发青年干警在新时代践行五四精神的信心和决心,院团总支牵头开设“青年论坛”,精心挑选新时期检察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讨论主题,以座谈讨论的方式进行深度解读。今年截止目前开展青年论坛活动4次,内容涵盖思想建设、检察业务、时事热点等多个方面,每次论坛开讲,全院青年干警竞相参与,讨论热烈,通过讲述身边的优秀人才和优秀事迹、探讨实际工作中的困难以及克服困难的心路历程、交流工作中学习中的心得感悟等方式,以思想碰撞促进思想交流,激励青年干警把树立远大理想和脚踏实地统一起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检察事业的创新发展添砖加瓦。(邓林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