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成都7月20日讯 大邑县卫健局念好“三字诀”,促进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提质增速。
精心谋划,为改革工作“把方向”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县卫健局局长为组长的薪酬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召开制度改革部署动员会,组织小组成员集中研讨省、市薪酬制度改革相关文件,结合大邑县医疗卫生机构实际,确定大邑县医疗机构薪酬制度改革重点工作及试点医疗机构。薪酬制度改革以来,大邑县确定了县人民医院、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2家医疗机构试点医疗机构。
二是开展调研评估。薪酬制度改革领导小组成员分别带队深入试点医疗机构调研10余次,通过个别谈话、交流座谈会等方式,摸清试点医疗机构人员总额、岗位设置、绩效分配等情况,分小组收集整理薪酬体系运行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三是“一对一”联系指导。建立局领导干部联系指导试点医疗机构机制,分别指派2名局机关班子成员定点联系试点医疗机构,紧盯试点医疗机构在改革过程中重要节点、解决存在难点、总结工作亮点。截止目前,共帮助试点医疗机构解决问题30余次。
精准施策,为改革工作“筑支撑”
一是核定人员总额。以试点医疗机构服务人口数、实有在编人数、专业技术人员数占比为基础,结合试点医疗机构运行、岗位评价等情况,以高效、精简、统一为原则,科学核定试点医疗机构人员编制总额。截至目前,核定县人民医院编制总额938个;核定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编制总额381个。
二是设置人员岗位。指导试点医院按要求重新设置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岗位数,对各科室人员的运行情况进行全面分析研判,动态调整一批懂专业、肯干事的人员进入重要岗位,明确科室职能,厘清职责边界,实现有岗有责、人岗相适、职责明晰。
三是创新绩效核算方式。按照精准化、差异化的要求,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合理设置考核指标,进一步改进考核方式方法和绩效管理机制。县人民医院根据科室性质,将考核对象分为核算单位与非核算单位2种类别,针对性进行考核,并对科室赋予二次分配权限,充分体现绩效分配的灵活性与公平性。截止2019年底,县人民医院业务收入34179.02万元,同比增长22.20%,医院结余由21.95万元增长到1918.81万元。
精益求精,为改革工作“强引擎”
一是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创新人事管理办法,为薪酬制度改革增加专业性技术人才,突破原有人员招聘类别限制,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公立医疗机构会计人员。根据大邑县急需紧缺人才需要,积极对接西南医科大学、川北医学院、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等医学院校,开展招聘推介会3场次。截止目前,已招聘17名公立医疗机构编内会计,签订就业意向协议51名(到岗10名)。
二是加大监督指导。强化改革工作过程管理、日常督查和重点工作指导,建立“周督查、月通报、季考核”督查制度,派专人对试点医疗机构改革进度进行督查,形成进度台账,确保试点任务按时竣工。截止目前,县人民医院已完成绩效分配方案制定,并运行良好,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发挥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已委托招标公司对有意向参与薪酬制度设计的公司进行公开招标。
三是加快经验总结。进一步总结试点医疗机构改革试点过程中的实践经验与启示,深度挖掘亮点和经验做法,固化模式内涵,把“难事”变“故事”,加快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大邑模式”,加速推动大邑县公立医疗机构薪酬制度改革工作。(黄兴华 邓林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