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津县检察院借助智慧办案辅助平台进一步做强民事检察监督工作

2019年11月19日 17:23:35 来源:四川新闻网
编辑:张高山

四川新闻网成都11月19日讯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最高人民检察院做强民事检察的指示精神,提高民事检察监督职能,新津县院借助科技力量,实施智慧办案辅助系统建设,建立民事检察监督平台,进一步提高民事检察监督工作科技智能化水平,积极做强民事检察监督工作。今年以来,发现民事监督案件线索共计10余件,办理裁判结果监督案件3件,提请市院抗诉1件,采纳抗诉意见1件,提出再审检察建议2件;办理民事审判程序活动监督和执行监督9件,同级法院采纳回复8件;办理支持起诉案件6件。办案数量和质量相比往年均有较大提高。

以智慧办案辅助系统为依托,突破案件来源瓶颈

针对民事检察案件线索来源难的问题,新津县院在全市率先建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检察监督平台,依托第三方开发的互联网信息筛查系统软件,通过对网络相关民事案件数据的抓取分析研判,重点解决民事检察监督案件来源难问题。一是建立民事办案指挥中心。将来源于互联网的案件信息数据采集、辅助办案、办案分析进行统一的调度指挥。二是建立民事案件来源预警机制,对相关的民事案源信息实行预警,辅助办案人员有效的甄别筛查分析数据信息;三是建立民事案件分析研判知识库,将民事知识库、法律法规、高检院典型案例、指导案例、民事裁判文书纳入其中,通过案件信息分析为办案人员提供智能帮助。通过运用科学的智慧的检察监督平台,化被动为主动,从个案监督、碎皮化监督、“盲目监督”向类案监督、系统化、智慧监督转变,进而突破监督瓶颈,提高检察监督能力。

通过“线上线下”结合,提高民事监督工作实效

一是通过对 “线上”民事检察监督平台数据的研判分析,初步确定成案案源线索。特别是集中收集监督平台上的裁判文书数据、12345网络平台数据、人大代表意见建议数据、政法网格员反映数据,通过数据的对比分析,确定民事成案案源线索。二是通过“线下”的调查核实,使案件线索变成实实在在的民事监督案件。要做强民事检察监督,关键是要充分运用调查核实权,在“线上”平台上发现的大多数民事案件线索都需要检察官“线下”做调查核实,只有把调查核实工作做好,才能更加充分发挥民事检察监督力。通过对案件当事人的询问、案卷的分析、案件事实与证据的调查核实,才能排除案件疑点、还原案件真相,让当事人心悦诚服,维护司法的公平正义,真正地把民事检察建议书做到刚性,提高检察监督的质效。比如,今年新津县院办理的黄某某夫妻共同借款纠纷裁判结果监督一案,检察官通过对借款合同签名笔迹鉴定、借款合同档案的调阅、当事人的询问等调查核实工作,判定法院在审判程序和实体上存在错误,依法向市院提请抗诉,最终抗诉意见被采纳,启动了案件再审程序,让当事人重新获得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机会。

加强队伍素质建设,提高监督能力和水平

一是充实民行干警配置。院党组高度重视民行队伍人员配备和建设,针对民行干警年龄结构老年龄化的特点,积极为民行部门充实年轻的干警,以老同志带动新同志的工作模式,并根据干警性格特点和能力结构,合理分配工作任务,最大限度激发干警的工作积极性。二是加强民行干警素质和能力培养。针对民行检察宽、广、繁、杂的工作特点,积极组织干警到国家检察官学院、江苏等参加干警检察业务能力培训,提高干警综合素能,有力促进办案能力提高。三是加强沟通交流学习,取长补短。充分发挥本院专家咨询委员会智力优势,积极向专家成员学习,探讨民商事专业知识。同时组织民行干警到厦门大学、四川大学等高等院校进行专题培训,面对面地向专家学习,增强民商事法律知识储备。积极与各兄弟检察院建立交流学习机制,学习先进经验。通过多渠道、各种方式方法,不断提高检察干警的素能,为做强民事检察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陈凡坪)